“正宗的土鸡蛋,价格实惠”“刚出炉的米粿,欢迎前来品尝”……夏日夜幕降临,东乡区回音必北路的毛莲山夜市逐渐热闹起来。此起彼伏的吆喝声、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、琳琅满目的商品,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画卷。
科学规划 激发夜市经济活力
占道经营卫生差,阻塞交通投诉多,噪声污染扰民……过去,该区的流动商贩没有固定经营点,只能到处摆摊经营买卖,经常是城管一来,商贩就跑;城管一走,商贩又来。
为破解这一难题,东乡区有关部门听取摊贩和市民意见,通过科学规划,将夜市选址到人流量多的回音必北路。如今的回音必北路,300余个摊位整齐排列,每个摊位都进行了编号管理,现场井然有序。夜市按商品类型划分为蔬菜、水果、特色小吃、日用百货、手工艺品、鲜花绿植等七大区域,满足市民多元消费需求。
展开剩余62%为方便摆摊车辆进入规划的摊位,该区还对8个人行道缘石坡道进行降坡。新增了移动公共厕所,解决市民和商贩如厕难题。此外,还新增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,不仅有效消除夜市安全隐患,而且在矛盾纠纷出现时,能够提供清晰的影像资料,帮助迅速厘清责任、化解矛盾。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,却多维度地提升了市民的体验感,让市民逛得舒心、安心。
柔性执法 彰显城市管理温度
东乡区城管执法人员创新执法理念、更新服务方式,实现了从生硬的“赶、撵、罚”向温暖的“劝、引、帮”转变,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,又有温度。
同时,执法人员采取“定人定岗+机动巡查”的方式,每天穿梭在夜市街头,既耐心劝导摊贩入市经营,又帮助搬运货物,还调解摊位纠纷,成为摊贩们信赖的“贴心人”。
这种柔性执法模式,不仅有效解决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,更赢得了摊贩和市民的理解与支持。“以前看见城管就紧张,现在他们像朋友一样,常来关心我们的经营情况,帮我们解决困难。”摊贩李师傅说。
目前,执法人员已累计引导摊贩近千人次进入夜市规范经营。
惠民夜市 点亮百姓幸福生活
该区打造夜市,不仅激发了“夜经济”的活力,更实实在在惠及民生,让流动摊贩有了稳定的经营场所。鸡蛋摊贩邱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。作为黎圩镇的养鸡大户,邱锋曾因无处摆摊而发愁。如今,他在毛莲山夜市有了固定的摊位,免去了东奔西跑的辛苦,生意越做越红火。“夜市不收取摊位费,鸡蛋价格比菜市场的便宜,一晚上能卖出500多斤鸡蛋,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。”邱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夜市的繁荣也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下班后,约上三五好友,逛逛夜市,品尝美食,感受热闹的市井气息,成为许多当地人放松身心的首选方式。“自从这里设置了夜市,变得热闹多了,有空的时候,都会陪家人到夜市逛一逛。”市民江佳欣说。
如今,夜市不仅为当地农户和商贩搭建起自产自销的桥梁,更持续激发着“夜经济”的活力。截至目前,该区共规划毛莲山、城东物流园、佛岭三个夜市,设立摊位700余个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app-股票如何杠杆-十大股票网站-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