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,9月29日上午10时许,成都市金堂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内,随着红色幕布徐徐拉开,一架外形新颖、线条流畅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缓缓驶出机库。由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AE200-100首架机正式下线。这一时刻,标志着我国载客运输eVTOL首次从“图纸”走向“实机”,也为成都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作为“成都造”的国内首款载客运输eVTOL,AE200-100是一款专门面向载客运输场景设计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,采用国际先进的倾转旋翼布局,兼顾直升机的灵活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。机体长9.9米,翼展15米,高4.4米,可搭载2-6名乘客,最大航程200公里,巡航速度可达248公里/小时。相比直升机,它噪声更低、能耗更小、成本更优,具备“高安全、高经济、高舒适、高环保”的鲜明特点。
从“成都造”到“世界飞”
已锁定千架订单
展开剩余69%与此前的概念机、验证机不同,AE200-100首架机是与未来商业运营完全一致的正式机型。它的下线背后是数千名研发人员、数十家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关的结果。沃飞长空已突破49项关键技术,获得380余项国内外专利,其中多项属于首次在国内实现。尤其在全倾转旋翼飞行控制、复合材料一体化制造、电推进系统集成等方面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首架机下线后,AE200-100将转入适航验证冲刺阶段,目标是率先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(TC),加快与欧洲航空安全局(EASA)等海外主要民航部门适航体系接轨。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的eVTOL有望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力。
不仅如此,沃飞长空已锁定超千架、百亿级订单。成都未来科技城的量产工厂已完成主体封顶,预计2026年一季度投产。届时,AE200-100将形成批量交付能力,率先投放到成都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低空出行重点市场。
从“试验田”到“示范场”
成都低空“忙”起来了
低空经济不是孤立的产业,而是嵌入城市治理和日常生活的“新基建”。成都在应用场景的探索与落地上,已形成了从试点到常态化的格局。
据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载人运输方面,成都已先行先试。去年“620首飞”,成都已组织完成了覆盖天府国际机场、双流国际机场以及欧洲中心、青城山等地的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。这一成功验证,为AE200-100这类eVTOL的商用模式跑通了空域申请、场站协调等全流程。
在政务领域,“空地一体应急”鹰眼巡查、“低空+灾害防汛”创新场景常态化飞行,“大型无人机+有人机”现代化作业高效完成世运会开幕式期间气象保障任务,航空消防救援力量24小时执勤备战;新都区“空地联动城市巡检平台”累计飞行1.3万架次,发现事件2.5万件,极大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;彭州市“天空之眼”实现灾害防控、森林防火、警务巡逻等多场景应用,入选国家低空应用典型案例。
在物流配送领域,成都淮州—重庆龙兴低空物流航线开启“干—支—末”全链条物流模式探索;新都区“无人机+无人车”协同配送,效率提升50%;青城山景区无人机物资补给航线,运输效率提升5倍、成本下降30%。
在文旅消费领域,成都依托青城山、熊猫基地、通济花海等景点开通低空游览航线,形成覆盖自然遗产、城市景观、文化地标、重点景区的立体化低空旅游产品体系。2025年以来累计飞行6.5万架次。低空飞行不仅成为游客的“新宠”,也成为成都文旅的“新亮点”。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煦阳 供图 市交通运输局 编辑 曾雪柔
发布于:四川省盛达优配app-股票如何杠杆-十大股票网站-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