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战国时期,历史上不仅有许多风云际会的谋士和幕僚,也有不少叱诧风云的达官贵族和铁血将军。四大公子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,他们大多出身王亲贵族,拥有世袭的爵位和丰厚的财产,他们的努力与奋斗,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。然而,也有一位皇亲的存在——秦始皇的丞相昌平君,他始终保持着低调神秘的身份,直到近年来,借助一些零散的出土文物,才让我们终于知晓了他的真实名字。
在春秋战国时期,质子制度异常普遍,诸国之间常常互换质子,作为信任的象征,或是维持和平的手段。然而,被送往他国的质子,实际上过得非常艰难。他们处于异乡他土,时时刻刻生活在惶恐不安中,既得不到应有的尊重,又可能因敌对国的背景而面临死亡的威胁。秦庄襄王——即嬴政的父亲——在早年的岁月里就曾被送往赵国为质,生活境遇十分艰苦,时刻都有可能丧命。
因此,当赢异人(后来改名为子楚的秦庄襄王)终于抓住机会回到秦国时,他便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归国之路,甚至将赵国成家的妻儿抛在身后。终于回到秦国,他逐渐当上了继承大权的王子,并把国家的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之后才想起将赵国的妻儿接回。然而,嬴政的母亲原本是赵国的歌姬,被赐给赢异人做妻子。赢异人离开后,母亲就承担起了抚养嬴政的重任。然而,作为一个质子之子的嬴政,无论是在身份上还是在处境上,都注定了他要经历艰辛的成长过程。
展开剩余77%嬴政自幼在赵国生活,赵国人对他的态度极为冷漠,甚至可以说是鄙夷。作为秦国的敌国,嬴政自然不能与赵国的孩子们一起玩耍。更糟糕的是,嬴政的父亲赢异人在离开秦国时,几乎一无所有,且在许多年的岁月里,国家和家庭几乎都将他遗忘。他曾为秦国舍弃了自己的自由,但在此过程中并未得到任何褒奖,反而被赵国人称为“弃子”和“懦夫”。
直到多年后,嬴政终于回到秦国,他依旧无法忘记自己小时候所遭受的屈辱,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人、曾经轻视过他的人,最终都被他一一讨回了公道。嬴政的经历无疑说明了,作为被迫离开家国的质子,他们的人生注定不易。而这些艰难困苦的岁月,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及其后代的命运。
昌平君的出身与嬴政有些相似。昌平君的父亲原是楚国的王子,但由于娶了秦国公主——即秦昭襄王的女儿,他的儿子便成了昌平君。根据史籍记载,昌平君名启,字熊氏,出身楚国贵族,其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。昌平君在秦国成长,虽然有着楚国公子的身份,但他身上承载了楚国和秦国两国的血脉与责任。由于与秦国有着深厚的渊源,昌平君在秦国一直备受尊崇,他的身世使得他在秦国拥有了不少的优待。
然而,尽管昌平君身份显赫,但他始终背负着两国血脉的重担。嬴政回到秦国之后,未能立即掌握政权,而是由吕不韦和赵姬掌控着大权。赵姬虽然是嬴政的母亲,却因个人生活的不端而饱受争议。赢异人去世后,赵姬迅速攀附上吕不韦,并且在嬴政年幼时先后结识了嫪毐,造成了宫廷动荡。直到嬴政渐渐长大,他终于开始收回权力,而吕不韦和赵姬也并不愿轻易放权。
嫪毐的介入,反而加速了嬴政权力的回归。在这个过程中,昌平君成为了关键人物之一。当嫪毐发动宫变时,昌平君领兵平定叛乱,成为嬴政的重要依靠。此后,昌平君取代了吕不韦,成为了秦国的丞相,并辅佐嬴政进行国政。
昌平君深得秦始皇的信任,从血缘上讲,他的母亲是嬴政的亲姑奶奶,按理嬴政应称他为“叔父”。昌平君不仅负责朝政,还协助嬴政打下江山。然而,在秦国打到楚国时,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——昌平君竟然反叛了秦国。
在昌平君前往楚国平定叛乱时,他原本打算征服这片土地,却被楚国人民热烈迎接,甚至推举他为楚王。昌平君作为秦国公主的儿子,以及楚国王族的后裔,自然具有合法的楚王继承权。然而,昌平君此前一直在秦国效力,错失了继承楚王的机会。如今,当他回到楚国,意图领导铁骑征服这片土地时,他却陷入了深深的犹豫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秦国与楚国有着极为深厚的联系。楚国的王族,如秦昭襄王的王后芈月,秦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夫人,都是楚国人,他们的亲属和随行人员在秦国根深蒂固,影响深远。尤其是华阳夫人,她绝对不愿看到楚国成为秦国吞并的目标,因为她的家族将因此受到重创。昌平君曾拜华阳夫人为干妈,这使得他与华阳夫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,也使得昌平君在面对是否支持嬴政统一六国的问题时,变得更加复杂。
最终,昌平君在楚国当上了最后一任楚王,这一切并非偶然,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。从最初的秦始皇的左右手,到后来的反叛者,昌平君的身份和命运发生了剧变。这位看似微不足道的公子,最终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重要敌人,也给秦始皇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挫败。昌平君这一小人物的悲剧,虽未为后人所普遍关注,却注定了他的一生并非平凡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app-股票如何杠杆-十大股票网站-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